刊名:新疆地质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
ISSN:1000-8845
CN:65-1092/P
语言:中文
周期:季刊
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行业书评
首先,伪造可以看到近年来论文的脱稿数据。
2018年,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统计的数据显示,首次超过美国科学出版物总数,跃居世界第一。 但同样,拆迁数量也急剧增加,仅2012年和2013年,PubMed就撤掉了500多篇论文。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这个数字约为20倍。
这些原稿的撤去和假货有什么关联呢? 为什么撤回了这么大量的稿件呢? 据阿普全球撤稿数据库30002篇撤稿记录显示,抄袭撤稿最多,我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撤稿,90%是因为学术不端。
那么,韩春雨的论文被撤回,梁莹提出离职,伪造论文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呢?
调查显示:
因“学术造假”而退稿的论文,对作者的不良影响远大于“学术过失”。
27.6%和20.3%的非主要责任作者在论文撤回后5年内未能再次发表论文。
对第一作者的影响总体上最大,其次是最后一位作者(往往是通信作者),最后是其他中间的作者。
对于学术界的造假,希望产生更大影响的,不就是更多诚实的学者在这样的事件中被污名化了吗?
在我印象中,提出有点“创造性”的科研项目选题主要基于申请人的科研积累和基础。 项目的选择问题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觉得自己有重大创新,有点“惊世骇俗”、“前无古人”的选题,这类选题是重大意义的选题,很可能属于它们“非共识”的“创举”。 我认为这类项目的选题必须非常慎重,如果没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成果,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虽然国家基金委强调重视“非共识”项目,但评审专家们的认知度似乎仍然不高。 2019年开始试行分类申请和审查,也是为了加大原创项目的申请力度。 第二类属于我们大多数“凡人”的科研主题,也就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提出科研主题。 主要依据申请人的(1)学术)科研)经验和基础;(2)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前者与申请人的科研深度和知识面有关,后者与综合水平有关。 不能把很多同行认为没什么价值的“想法”判断为“重要的”选择题; )3)文字表达能力。 申请人具有优秀的文字基础,这在描述“科学问题”时是语言专业安排,在叙述前人、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时用词准确、贴切。 阐述研究主题来源的历史沿革是合乎逻辑的,对申请人的写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评论前人成果的措辞是恰当的,不能随便抬举,不能轻视同事的成果等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资助基础和应用基础性质项目,现分别简述如下。
基础研究班:
对基础研究类选题的关键是在同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科学问题。 我们没必要太在意科学问题是多么“原创”。 因为,各方向每年都在资助几个项目。 因为这些项目在某些方面稍有新意(初步称为原创)都会打动评委。 认真的评委表明,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潜在”的重大原创科学问题作出贡献。 所以,不应该苛求一个方面的项目,更不用说青年项目提出多么重大的原创科学选题了。
对于普通青年和网络基金项目,首先要认真调查同行这一研究方向的历史沿革(档案学术语),实际上主要是阅读相关文献和论文中的客观评论(认真阅读各论文前言和讨论部分出现的评论内容)客观认真地考察同行的成果当我看到一位申请者可以“如数家珍”地就这一研究方向介绍同行研究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评论相关内容时,我会给出很好的“印象点”。 我以前在一篇类似的文章里提到过,2019年申请的项目,如果能列举出几个适合当年公布的申请项目内容的最新高质量文献,这个申请人应该是做基础研究的“材料”。 一般会有好的水平。
同行对研究成果的评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选题,在以前的多篇博文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应用基础(技术)类:
在我印象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则上不资助技术研发类型项目。 因为这类项目的主要渠道是科技部的863和企业等。 因此,国家基金项目主要是为应用基础型项目提供资金,希望能就某个方向的持续资助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因此,此类项目的选题调查应与基础类项目相区别。 不仅要调查学术论文,还要深入调查国内外技术专利和国家近年来公开发布的研发计划,承担这些研发计划的完成单位和成果情况等,不能“无中生有”。 如果是重点基金项目,就要面对国民经济所在行业的“重大需求”。 要认真研究基金委员会发布相关项目《指导原则》。
文章来源:《新疆地质》 网址: http://www.xjdzbjb.cn/zonghexinwen/2022/1213/1116.html